咬春——吃春饼、吃春卷是人们少不了在春天要做的。在春节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,再有大饕的心,也举不动筷子了,此刻,一张薄饼、几块爽口的萝卜、一把碧绿的蔬菜,胜过任何珍脍。不过,春天最美味的蔬菜,还是春笋。
春笋是热爱春天最重要的理由之一。上海本帮菜中,也正是因许多有笋参与的料理,才使其独具风味。
其中避不开要来谈谈的是“腌笃鲜”这道大菜。做法不难,只需熬着火,慢慢炖着即可。食材每家每户各有不同,有的选五花肉和火腿,有的选蹄髈、猪蹄和咸肉,不外乎都是新鲜猪肉加腌猪肉的组合,但无论怎么变,春笋始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味。春笋之鲜,犹如海鲜白灼的滋味——天然、纯粹。这使得腌笃鲜以其鲜而著称,不放盐,也有骄人的鲜美。
其实,笋必须要嫩,如果咬上去尽是经络,这锅腌笃鲜怕也是美味不足了,毕竟嫩笋才是汤的灵魂。家里每每做这道菜时,小孩子们都会被香味勾得受不了,时不时要跑到厨房看一眼是否已经装盘。大人们或许也是忍不住想早点儿尝一口锅中滋味,他们先盛一小碗汤,假装严肃地关照孩子,千万把眉毛捂好,别因为太鲜了而落到汤里去。
到了上桌的时候,大人们一碗一碗分好,把笋头先盛给家中的老人和小孩。这部分的笋是最宜入口,也是最鲜美的。如果笋在汤里炖得够久,舌头在口腔中搅拌一下就会融掉,一层一层的“笋衣”在口腔中分解,这称得起只有春天才能施展的“厨房魔法”。
因此,春笋一上市便成为家庭料理的常客,只有这个时令才能享如此美味,过了时节的笋鲜嫩不再,等待它的要么是制成笋干,要么就是长成竹子的命运了。
春笋既如此美妙,自然有许多菜都可以入,不过就算菜式繁多,带着极简主义气息的油焖笋也有资格入选桂冠级别。只需用笋加以料酒、酱油、糖翻炒,焖一段时间就可以成菜,因此,食材是其中的关键。除了要选取嫩笋,切成大小适宜的滚刀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,太大不宜入口,太小则不过瘾,“咔嚓咔嚓”嚼着清脆的笋,淋一点酱汁拌着米饭吃,才是这个季节应该享受的美味。
苏轼曾云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实在大有道理,竹,一来可作精神高洁之象征,二来居于竹林附近,自有笋可食。春日里确实没有什么酒肉能胜过鲜笋,既然如此,还在乎什么新奇美味的肉呢。其中滋味也只有细细品过的人,才能有体会,除了国内江南地区盛行笋之外,日本也以笋入汤,清清淡淡,别有意趣。东南亚一带更是不用说,各式炖汤、咖喱中也常常出现笋。可是,西方却没什么有关笋的料理,故而,美食家蔡澜先生在《食材百科》中大为感叹,替那些没尝过笋味的人大呼可惜。
正如蔡澜先生后来自嘲的那个样子,没吃过的人,是不知道可惜的。对生长于石库门和青石板小巷间的人们,帮妈妈洗掉鲜笋上黏着的泥土,剥掉笋壳,听畅快切笋的声响,望眼欲穿看着砂锅“咕嘟咕嘟”冒热气,才是属于自己的春天。
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,请Email和本站联系!